学院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2021年5月9日,西北大学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陕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结合榆林能源资源区位优势,与榆林市人民政府启动共建西北大学榆林碳中和学院,成为全国首家培养碳中和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的研究型学院,开启了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国家重大战略人才培养新篇章。

2003年,西北大学开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研究,探索人工干预碳循环、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路径。学校拥有国内CCUS领域唯一的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长期参与CCUS国际标准和国内发展路线图制定。与延长石油在靖边油田建成国内首个全流程CCUS示范项目,该项目是国内唯一通过“碳收集领导人论坛(CSLF)”国际认证的项目,并被列入2015年《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2017-2019年西北大学连续三年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协办中国角CCUS边会活动,2017年代表中国政府出席碳收集国家领导人论坛(CSLF)第七届部长级会议。凭借坚实的研究基础与学科支撑,学校从2017年起牵头筹划在榆林建设鄂尔多斯盆地CCUS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设施筹建工作受到陕西省委省政府、榆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列入省市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纲要》。

学院坚持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培养双碳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为目标,以榆林CCUS设施集群筹建为引领,遵循“厚基础、重交叉、强实践、促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聚焦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碳经济与碳管理、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氢能与储能、矿山生态修复与生态碳汇、双碳技术标准研发等重点研究方向,积极推动有组织科研与高层次人次培养协同发展,加快构建碳中和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产业认知、基础扎实、多学科交叉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学院名誉院长和院长分别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小曳担任,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和主任分别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国伟和朱日祥担任。学院邀请国内“双碳”领域14名院士和知名学者担任领衔专家,依托6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20个省部级平台,整合来自全校11个院系的教师组建高水平的研究团队。现有研究生导师109人,2022年已招收首批硕博士研究生52人,2023年已招收硕博士研究生57人(含隆基班15人),2024年招收硕博士研究生54人。

在全国率先设置“碳储科学与工程”“绿色低碳发展与治理”等两个交叉学科,围绕氢能和储能方向培育新兴学科,为碳中和未来技术攻坚和产业提质扩能储备人才力量。学院筹建全国高校碳中和人才培养联盟、陕西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双碳专业委员会以及陕西省碳达峰碳中和产业技术联盟,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标准制定等方面,不断探索协同发展的新模式。

学院拥有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领域唯一的国家地方工程中心,相继获批“陕西省碳中和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绿色低碳技术校企联合研究中心”等6个省级科研平台,入选首批“秦创原校地协同创新基地”,形成“1+N”碳中和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平台集群。学院成果转化项目入选首批“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是陕西唯一入选项目;“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双轮驱动’模式——西北大学服务‘双碳’战略的实践与探索”入选《碳达峰碳中和案例选》,也为陕西省唯一入选案例。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不断探索协同发展的新模式。

面向未来,学院将坚持交叉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与校地融合的发展路径,以创建学科交叉示范区和改革创新试验区为抓手,努力打造西部地区特色鲜明的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及西北大学服务榆林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窗口”,为助力榆林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服务陕西高质量发展和国家“双碳”目标实现做出新的西大贡献!

数据更新于202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