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专业介绍

•    张明皓
团队简介       “双碳”政策法律与治理研究团队由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司林波教授、张明皓讲师和法学院王社坤教授、朱艳丽副教授组成。团队发挥跨学科专业优势,共同致力于国内外“双碳”战略分析与政策法律比较,以及“双碳”战略下跨域生态治理、气候治理与低碳国际合作政策与法律制度研究。重点关注和研究全球视野下中国以生态文明为指引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和驱动机制、研究在不同时空尺度上我国绿色低碳转型的优化
发表时间:2022年09月18日

•    司林波
团队简介     “双碳”政策法律与治理研究团队由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司林波教授、张明皓博士和法学院王社坤教授、朱艳丽副教授组成。团队发挥跨学科专业优势,共同致力于国内外“双碳”战略分析与政策法律比较,以及“双碳”战略下跨域生态治理、气候治理与低碳国际合作政策与法律制度研究。重点关注和研究全球视野下中国以生态文明为指引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和驱动机制、研究在不同时空尺度上我国绿色低碳转型的优化路径
发表时间:2022年09月18日

•    朱艳丽
团队简介       “双碳”政策法律与治理研究团队由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司林波教授、张明皓讲师和法学院王社坤教授、朱艳丽副教授组成。团队发挥跨学科专业优势,共同致力于国内外“双碳”战略分析与政策法律比较,以及“双碳”战略下跨域生态治理、气候治理与低碳国际合作政策与法律制度研究。重点关注和研究全球视野下中国以生态文明为指引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和驱动机制、研究在不同时空尺度上我国绿色低碳转型的优化
发表时间:2022年09月18日

•    王社坤
团队简介       低碳化管理的法律保障研究团队由西北大学法学院王社坤教授、代水平副教授、朱艳丽副教授和经济管理学院王凤教授组成。团队发挥跨学科专业优势,共同致力于国内外低碳化管理相关的法律问题研究,着重运用法经济学的跨学科研究方法,重点围绕碳中和专项立法、碳交易相关法律问题、CCUS相关法律问题、生态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统筹协同相关法律问题等低碳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研究,以期为低碳管理法
发表时间:2022年09月18日

•    程永亮
团队简介       本团队主要从事电催化分解水制氢方面的研究工作,通过材料设计和可控制备,设计开发廉价、高效的电解水制氢催化剂,并借助必要的理论计算探究催化剂的活性增强机理,从而揭示其活性与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团队现有副教授两名,在纳米材料制备、结构表征及电化学表征方面具有较好的研究积累,可实现对学生材料科学、催化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能力的培养。 个人简介      程永亮,副教授,硕士生
发表时间:2022年09月18日

•    刘肖杰
团队简介       本团队是纳米储能课题组,依靠材料工程和光学工程的学科交叉,与王刚副研究员合作,研究方向是构建新型复合材料结构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以及研究其生长过程调控、储钠性能与机制。该工作需要极强的合作性,尤其是都涉及微纳米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微观结构与电化学储能的关系与作用机制研究。 个人简介      刘肖杰长期从事锂/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主要涉及微纳米复合材料
发表时间:2022年09月18日

•    申烨华
团队简介       申烨华教授与马海霞教授组建“生物质储能碳材料”研究团队,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围绕生物质果壳开发了纳米纤维素、多孔碳材料,并用于超级电容器、柔性电极及氢能存储等领域。团队以拟培养具有材料化学和化学工程技术背景的专业型科研人才目标,将加强学生绿色碳教育,为未来技术攻坚和产业提质扩能储备人才力量。 个人简介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一直从事资源化学、化学生物学与分析化学
发表时间:2022年09月18日

•    王惠
团队简介       新能源材料团队近十年来主要从事石墨烯微结构、性能和制备及其在太阳能光伏电池导电材料和锂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基础和产业化研究,是国内较早将石墨烯应用于光电功能材料的研究者之一,研究内容涉及新能源领域3个方向。团队成员3人(王惠、马生华和王贝贝),目前承担有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项目6项。已完成科技部863重大、973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3项,省部级重点、重大等项目
发表时间:2022年09月18日

•    王玉琪
团队简介       绿色氢能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团队研究范围涉及化学、化工、材料、能源等学科交叉方向的研究和应用开发工作,重点涵盖绿色制氢、高效储运和多样用氢3 个领域。绿色制氢技术包括甲烷干重整和光电催化绿色制氢等;高效储运关键技术涉及固态化学储氢材料开发、新型储氢反应器设计优化等;多样用氢包括煤焦油加氢和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性能研发等。团队现有教师6人,博士后2人,博
发表时间:2022年09月18日

•    惠俊峰
团队简介 本导师团队由化工学院惠俊峰教授任主责导师,化工学院花秀夫教授、物理学院杨涛教授,以及清华大学王训教授(国家杰青、长江学者)、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张会刚研究员(国家领军人才)共同组成导师团队,主要从事新能源电池、氢能、纳米功能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个人简介 惠俊锋,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化工学院生物工程系主任,陕西省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西北大学
发表时间:2022年09月18日

•    碳中和学院招生简章
发表时间:2022年09月30日

•    全国高校碳中和人才培养联盟在我校启动
9月23日,由我校和榆林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双碳目标下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高端论坛” 暨全国高校碳中和人才培养联盟启动仪式在长安校区举行。 全国高校碳中和人才培养联盟将集成发起高校在碳中和领域的优势特色,协同开展碳中和专业、教材和课程建设,共同探索产教融合与学科交叉育人模式改革,加大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开放共享力度,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
发表时间:2022年09月23日

•    “杨钟健学术讲座”第一百九十七讲...
发表时间:2022年09月23日

•    “杨钟健学术讲座”第二百讲暨120周...
发表时间:2022年09月23日

•    关于举办第二期碳中和学院学科交叉...
一、碳中和学院学科交叉青年学者沙龙介绍 为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相关部署要求,进一步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明晰“双碳”交叉研究路径,培育汇聚“双碳”中青年学者队伍,更好地服务国家“双碳”战略需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遵循科技部等九部门印发的《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和教育部《高等学校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部署安排
发表时间:2022年10月17日

共有 558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38 页   当前第 2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