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贝贝
个人简介 史贝贝,男,1992年3月出生,陕西咸阳人,经济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气候变化与碳减排、环境与能源经济领域的科研工作,在该方向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围绕着这一议题,已在《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学 (季刊)》《China Economic Review》《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等国内外CSSCI\SSCI期刊上发表
发表时间:2022年09月18日
• 张小莉
个人简介 2013-2017、2018—2022年度教育部地质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石油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陕西省石油学会非常规油气勘探与开发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石油学会测井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石油学会、地球物理学会会员。国家重点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教育部创新团队“能源盆地油气地质”的骨干成员。陕西省重点学科“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的学科带头人。 长期致力于含油
发表时间:2022年09月18日
• 周锐
个人简介 周锐,西北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着光纤传感基础研究,以及光纤地震检波技术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领域的应用研究。同时是西北大学榆林碳中和学院硕士生导师,在“碳储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的光纤传感团队,致力于CO2封存与监测技术研究。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一般项目(青年)、陕西省教育厅一般专项科研计划等科研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重大
发表时间:2022年09月18日
• 王若晖
个人简介 王若晖,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油气资源光纤测井技术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主任。2008年获西北大学理学学士学位;2011年至2013年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进行联合培养;2014年获西北大学光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2018年至2020年在加拿大拉瓦尔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光纤器件、光纤传感和光纤测井技术等方向的基础和工程应用研究工作。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发表时间:2022年09月18日
• 张东东
个人简介 201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学系留校任教至今,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经济地质学系访学一年,主持或参与国家重点基金、国家面上基金、国家青年基金、陕西省科技厅、国家973项目和国家油气专项及油田合作多个科研项目等15余项,主要研究领域为油气地球化学、能源盆地改造与富烃凹陷形成,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20余次,参与出版教材和专著2部,发表论文30余篇
发表时间:2022年09月18日
• 丁帅伟
个人简介 丁帅伟,中共党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田开发工学博士,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讲师,博士生导师,美国塔尔萨大学访问学者,美国石油工程师协会、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会员,《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石油科学通报》等国内外期刊审稿专家。主要从事CO2驱油和封存,智能油田优化理论等油气田开发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以第一作者
发表时间:2022年09月18日
• 于红岩
个人简介 于红岩,女,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兼职副教授。针对斩落能源紧缺和碳排放超标的问题,申请人基于先前工作基础,引入大数据理念,采用人工智能方法,解决页岩和碳酸盐岩储层评价参数及有利区预测、不同类型储层中CO2驱替和封存岩石物理学机制等科学问题,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现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国际联合项目、陕西省自然基金青年项目
发表时间:2022年09月18日
• 李晶莹
个人简介 李晶莹,女,中共党员,工学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工学会会员。主要从事化工过程生命周期可持续性评价与多目标集成优化,以及二氧化碳固体吸附剂开发方面研究。目前,在该领域发表学术论文11篇,二区以上SCI论文8篇,作为副主编编写教材1部。现主持科研项目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陕西省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项目1项、陕西省
发表时间:2022年09月18日
• 杜艺
团队简介 加入团队1:二氧化碳绿色高效转化利用团队 成员组成:化工学院:张建波、徐龙、郝青青、焦林郁;地质学系:杜艺 团队在二氧化碳绿色高效转化利用方面研究基础扎实、经验丰富,成员先后主持过本领域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4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50余篇。团队成员年富力强,拥有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1人、陕西高校青年杰出人才1人,且徐龙老师为陕西能源高质化工基础新团队负责人;还有
发表时间:2022年09月18日
• 徐龙
个人简介 徐龙,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9月至2003年8月在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硕博连读,获得博士学位。2003年10月至2005年9月在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流动站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05年10月至今在西北大学化工学院工作。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赴美国怀俄明大学能源资源学院进行访问交流。现为国家“一流专业”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负责人、陕西高校青年创新
发表时间:2022年09月18日
• 焦林郁
团队简介 申报交叉学科名称:碳捕集与利用 主责导师:张建波(化工学院) 导师组交叉研究方向:二氧化碳绿色高效转化利用 个人简介 焦林郁,男,1985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4 - 2011年在郑州大学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2011 - 2015年在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国家留学基金委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奖学金)。2015年
发表时间:2022年09月18日
• 滕海鹏
团队简介 申请导师团队主要负责人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以高稳定担载型低维过渡金属碳化物催化剂的设计制备为突破点,开展了担载型低维过渡金属碳化物催化剂表面的催化机理和增强机制的研究,以期实现绿色利用CO2。李延教授长期从事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分析相关研究工作,对于CO2催化反应产物的灵敏、快速、准确检测可建立实时动态的分析策略。滕海鹏副教授长期从事洁净能源技术与过程装备与系统优化
发表时间:2022年09月18日
• 李爽
团队简介 申请导师团队主要负责人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以高稳定担载型低维过渡金属碳化物催化剂的设计制备为突破点,开展了担载型低维过渡金属碳化物催化剂表面的催化机理和增强机制的研究,以期实现绿色利用CO2。其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包含:1)高表面,结构稳定的担载型低维过渡金属碳化物(Mo,W)的设计合成技术。 团队主责导师研究方向;2)集成使用催化剂组成和结构的表征、反应产物
发表时间:2022年09月18日
• 郭垚鑫
团队简介 团队名称:生态固碳研究团队 个人简介 郭垚鑫,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陕西省“秦岭生态环保青年学者”。2008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农学学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生态学博士学位,同年入职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主要从事植物生态学方向的教学科研工作,研究兴趣包括植物群落构建、物种共存机制以及固碳机理与调控机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发表时间:2022年09月18日
• 赵发珠
个人简介 申请人一直以优秀党员、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在教学上,申请人时刻牢记为学生上好课,做到守土尽责,评为城市与环境学院优秀教师;教学评估为优秀,获得城市与环境学院教学比赛三等奖。在科研上,申请人围绕森林土壤碳循环及微生物机理开展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及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等15项目。近几年在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9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发表时间:2022年0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