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至8月,我院六名学生赴北京绿色交易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绿色交易所”)开展暑期实习。实习涵盖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北京碳市场交易中心、绿色发展中心、绿色培训中心及会员与机构合作部等部门。通过一线实践,同学们增强了对“双碳”战略的认识,提升了专业实践能力,实现了从课堂学习到行业实战的有效衔接。
实习期间,学院负责人谢钢教授带队赴北京绿色交易所交流座谈。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张若琰、副董事长梅德文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座谈。双方围绕学生实习、专业培训及课程建设等合作展开深入交流。会后,学院一行看望了在岗位实习的学生,了解其工作与成长情况,并强调了实习安全等事项。
学生在部门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深入参与各项实际工作。王彬在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协助政策研究和文件材料编写,加深了对自愿碳市场运行机制的理解;袁鹏在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参与技术展示、会议组织相关工作,拓展了对绿色技术交易体系的认知;张梅在北京碳市场交易中心参与公文撰写、课题研究等各项工作,提升了对碳市场相关知识的理解;马婧男在绿色发展中心参与多个绿色项目方案撰写,从区域规划到行业转型,全面增强了项目设计与政策对接能力;关睿在绿色培训中心参与零碳园区课程体系建设,系统梳理了园区资金来源与实施路径;马慧慧在会员与机构合作部参与会议筹办、开户服务、日常运营等工作,锻炼了统筹协调与合规操作能力。
此次实习进一步拓宽了学生专业视野,有效促进了校企资源对接与产学研融合。同学们普遍表示,通过本次专业实习,更加坚定了他们未来投身绿色低碳事业的信念!
西北大学碳中和学院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将持续建设高水平实习实践平台,进一步深化与绿色交易机构、重点企业合作,积极为“双碳”目标实现输送更多高质量专业人才!
实习总结
关睿,23级绿色低碳发展与治理专业
实习部门:绿色培训中心
在绿色培训中心,我主要参与了零碳园区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工作。在一个半月的时间内,虽然时间不长,但我从带教老师身上真切体会到了什么叫“因材施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老师以“绿色债券”为切入点,引导我以点带面,围绕零碳园区梳理出零碳园区各类资金来源,并通过构建思维导图,逐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对于我而言,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完成工作任务,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如何结构化的思考问题,如何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为我未来求职、升学乃至职业发展都奠定了坚实的方法论基础。衷心祝愿绿交所在推动绿色转型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持续引领全国自愿减排市场发展。也希望未来有机会去实习的同学珍惜这次机会,主动思考,系统学习,积极投身绿色发展浪潮——相信你们一定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张梅,24级绿色低碳发展与治理专业
实习部门:北京碳市场交易中心
经过一个多月的实践锻炼,我实现了从课堂理论学习向碳市场实际工作的有效衔接。在北京绿色交易所北京碳市场交易中心实习期间,我有机会全面参与到中心各项日常交易工作当中,更加充分的了解了从交易规则制定到交易市场运营的全过程逻辑。
在此过程中,感谢部门领导和同事给予的专业指导,通过完成数据统计、资料搜集、公文撰写、课题研究等各项工作,我的专业能力实现了显著提升,对碳市场相关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彻,思考能力愈发具备条理性和系统性,工作方法也更加贴合实际、注重实效。
此次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实现碳中和目标,市场交易机制的科学设计与执行至关重要。政府推动绿色发展,需要借助市场力量,而碳市场作为重要抓手,其有效运行离不开市场交易机制的设计。展望未来,期待北京绿色交易所在“双碳”背景下持续发力,不断推进碳金融创新,拓展市场参与主体,整合各方资源,为政府实现碳减排目标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撑。
王彬,24级绿色低碳发展与治理专业
实习部门: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
为期一个多月的暑期实习,让我第一次真正走进自愿碳市场的工作一线,接触到政策研究、文件编写等多方面的实际工作,收获颇丰。通过这段实习,我从书本知识走向了实践操作,更深刻地理解了自愿碳市场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作用。我学会了如何在有限时间内高效完成资料调研和文件撰写,锻炼了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也更加坚定了自己未来投身绿色金融与低碳治理领域的信念。回顾这段实习经历,我心怀感激。感谢学院和北京绿色交易所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给予的机会和指导,这不仅是一段职业体验,更是我学习生涯中弥足珍贵的一课。
马慧慧,24级绿色低碳发展与治理
实习部门:会员与机构合作部
此次实习,我主要核心围绕会议筹办、开户服务、日常运营三大板块开展工作,不仅实现了从课堂理论到行业实践的落地,更在专业能力与职业认知上收获显著。这段实习让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奔赴”——课堂学到的“碳交易机制”“绿色政策”在处理开户、撰写文件时具象化,专业知识体系更扎实;文字撰写、统筹协调、沟通协作能力得到锤炼,为未来职业发展积累核心竞争力。感谢部门老师的耐心指导,祝愿北京绿色交易所持续推动碳市场创新,也建议后续实习生主动参与各业务环节,在实践中洞察绿色金融的深层价值。
马婧男,24级绿色低碳发展与治理专业
实习部门:绿色发展中心
实习期间,我在绿色发展中心深度参与多个绿色低碳项目的方案与报告撰写,从文字打磨到思路梳理,逐步理解“双碳”实践的落地逻辑,收获远超预期。这段经历让我突破对“双碳”的理论认知——绿色业务的文字工作并非简单材料堆砌,而是要以专业视角传递可行路径;团队前辈对文稿严谨性的要求、对政策与实践衔接的思考,也让我学会更务实的工作方法。因部门项目需要,并为保障参与项目的连贯性与完整性,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和持续学习的目的,我将实习期延长至十月返校。
特别感谢实习期间学院老师远道而来的探望,这份关怀让我更有动力扎实实践。未来我会继续深耕“双碳”赛道,将实习收获转化为专业能力,为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袁鹏 绿色低碳发展与治理
实习部门: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
我在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完成一个半月实习,主要围绕绿色技术展示、会议组织开展工作,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技能,更深化了对绿色事业的理解。实习期间,我深刻感受到:中国绿色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在各领域的技术突破与行业的点滴进步,而这些技术正是“双碳”目标落地的重要支撑。休假时,我参观了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颐和园等标志性地点,在感受家国历史与城市魅力的同时,更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与归属感。感谢学院和北京绿色交易所提供宝贵的实践平台,让我近距离接触绿色技术交易领域;感谢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帮助我快速适应工作节奏;也感谢学校的培养,为我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未来,我会持续关注绿色技术领域,努力将实习收获转化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力量,为绿色低碳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实习单位介绍
北京绿色交易所原名北京环境交易所,2008年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是集各类环境权益交易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市场平台。2020年,根据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绿色金融工作的整体部署,更名为北京绿色交易所。目前是生态环境部授权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系统运行和管理机构、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的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北京市政府指定的北京市碳排放权试点交易平台和北京建设低碳城市的绿色公共服务平台,在绿色交易服务、绿色公共服务、绿色双碳服务、绿色金融服务和绿色培训服务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