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资讯  >  科普传播  >  正文

半月“碳” 第六期 | “双碳”最新大事件精选!

2024/11/19        点击:

碳中和周报 第六期

1.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4年度报告》

11月6日,生态环境部召开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公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4年度报告》 (以下简称《年度报告》)。《年度报告》深入介绍了2023年以来,我国各领域、各部门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上实施的政策、采取的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果,系统整理了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新战略与新要求。同时,报告还展示了中国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构建全国碳市场、强化政策体系与支持保障,以及积极融入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等方面的新进展。此外,报告表明了中方对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9次缔约方大会的基本立场和看法。

来源:国家生态环境部


2.国家自然资源部发布《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公报2024》

11月6日,自然资源部发布《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公报2024》(以下简称《公报》),这是我国首次以公报形式发布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成效。《公报》包括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实践、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制度、国土空间自然生态评价、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行动、绿色地球中国贡献等五方面内容。《公报》指出,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四梁八柱”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充分展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保护修复取得的重要成就。

来源:国家自然资源部


3.《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正式出台

11月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该法律体系完备,共九章,包括总则、能源规划、能源开发利用、能源市场体系、能源储备与应急、能源科技创新、监管管理、法律责任、附则等,将于2025年1月1日施行。

能源法的制定旨在推动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速经济社会向绿色低碳和可持续方向转型,同时稳妥推进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满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能源法紧密结合我国能源资源的实际情况,针对能源领域的基础和重大问题,在法律层面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规范,是我国能源领域的基础性和统领性法律。

来源:国家能源局


4.生态环境部公布《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实施方案》

11月6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了《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设定了明确的目标:至2025年,将全面实现对工业噪声、工业固体废物及海洋工程的排污许可管理;至2027年,将进一步完善固定污染源的排污许可制度体系,全面推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并充分发挥排污许可制度的效能。此外,《实施方案》还详细规划了排污许可核心制度的实施路径,明确了深化排污许可制度改革和强化固定污染源“一证式”管理路径。

来源:国家生态环境部


5.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重点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编制指南》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足迹管理工作部署,加快提升重点工业产品碳足迹管理水平,促进相关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支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工业和信息化部于11月11日发布了《重点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编制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涵盖了工作目标、适用范围、操作流程、编制标准、宣贯实施等多个方面,目的在于对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工作进行系统性管理,指导相关行业协会(联合会)、标准化技术组织及专业机构加速标准的研发与制定,逐步扩大覆盖的产品范围,构建一套全面且完善的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体系,引导企业向低碳生产转型,推动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升级换代,显著增强企业的绿色低碳竞争力。

来源:国家工信部


6.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

2024年11月11-2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二十九次会议(COP29)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这是一次推动气候危机应对行动的重要契机。随着全球气温屡创新高、极端天气事件让各地人民深受其害,本次会议将汇集各国政府、企业和民间社会的领导人,并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决定性问题寻找具体的解决方案。

来源:UN News


COP29追踪:

(1) 《巴黎协定》第六条通过

大会首日,参会各方通过《巴黎协定》第六条第四款(6.4条)下的碳信用创建标准,标志着全球碳市场正式启动。条款规定,全球碳市场由联合国相关机构进行监督,项目开发者可向监督机构申请注册,得到实施国和监督机构的批准后即可获得受联合国认可的碳信用,并以此与国家、公司或个人进行交易。这一决定将增加对碳信用的需求,为全球碳市场诚信运作奠定基础。


(2) 全球首批气候融资主权担保敲定

大会首日,敲定了全球首批为气候融资提供的主权担保。在美国、日本同意为部分现有贷款承担风险后,亚洲开发银行将投放的气候相关贷款高达72亿美元。


(3) 国际能源署发布《世界能源展望》报告

大会首日,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在COP29正式发布了其2024年度的《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报告显示,按照目前各国的国家自主贡献(NDC)目标,到2030年可使全球的能源相关碳排放量减少3%,到2050年可减少51%。该报告指出,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新增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560吉瓦以上。据预测,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将有望超越当前各国设定目标总和的25%,这一增量将足以支撑全球持续增长的电力需求。报告还强调,2023年中国在推动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新增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据了全球新增总量近六成,为全球能源结构转型以及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做出重要贡献。


(4) 两项碳普惠团体标准发布

当地时间11月14日, COP29消费端碳减排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发布《公民绿色低碳行为温室气体减排量化指南 行:充电桩》与《公民绿色低碳行为温室气体减排量化指南 住:智能垃圾分类》两项碳普惠团体标准。该系列标准基于《公民绿色低碳行为温室气体减排量化导则》,针对“充电桩充电”和“智能垃圾分类”领域,详尽地规定了温室气体减排量的量化原则、计算方法、数据监测流程与质量管理标准,同时还提供了减排量评估报告的编制指南。


(5)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发布《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中国行动》等报告

当地时间11月15日下午,“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在COP29中国角“‘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与绿色对外开放案例与实践”主题边会上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中国行动》和《“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展望》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指出,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以来,中国提供并动员气候变化相关资金超过1770亿元人民币,不仅帮助了广大发展中国家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提高了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协同发展,还为改善当地民生、提升人民福祉贡献了中国力量。


上一条:半月“碳” 第七期 | “双碳”最新大事件精选! 下一条:半月“碳” 第五期 | “双碳”最新大事件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