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资讯  >  双碳资讯  >  正文

半月“碳” 第二十一期 | “双碳”最新大事件精选!

2025/06/30        点击:


1.中国气象局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5)》

6月27日,中国气象局发布了《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5)》(以下简称《蓝皮书》),面向应对气候变化新形势、新需求,从大气圈、水圈、冰冻圈和生物圈等方面,系统反映全球和中国气候变化的新事实、新趋势。

《蓝皮书》显示,气候系统变暖趋势仍在持续。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海洋变暖、海平面上升、冰川消融显著加速。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增暖速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2024年,中国年平均气温、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消融损失量、中国沿海海平面等监测指标均创下新高。

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2024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创下1850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亚洲区域平均气温较常年值(报告使用1991~2020年气候基准期)偏高1.04℃,与2020年并列为1901年以来最高值。最近10年(2015~2024年)是有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十年。1961~2024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每10年升高0.31℃,高于同期全球平均升温水平;2024年,中国地表平均气温较常年值首次高出1.0℃,为1901年以来的最暖年份。

自2011年起,中国气象局连续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年度报告15期,以翔实的科学监测数据,科学认识与把握气候变化规律,有效降低气候风险,积极为国家和区域气候变化科学评估、应对战略与适应行动等提供基础科技支撑。

来源:中国气象局


2.工信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6月26日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到2027年,推动制修订绿色低碳领域标准百项以上,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体系逐步完善,标准化工作效能进一步提升,到2030年,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基础更加牢固,标准体系更加健全,标准化对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发展支撑作用更加显著。

《实施方案》要求,展开标准急用攻坚行动,加强碳足迹核算标准供给、加快补齐资源综合利用标准短板;展开标准创新引领行动,加强绿色低碳产业培育标准引领,强化数字化绿色化协同标准支撑;展开标准提升更新行动,加快完善更新节能节水标准,积极推动绿色制造标准迭代升级。

来源:工信部


3.2025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在杭州举办

今年6月25日是第十三个“全国低碳日”。生态环境部、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2025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李高,浙江省副省长杨青玖出席活动并致辞。

我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作出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构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推动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采取节能、提高能效、建立完善碳市场、增加森林碳汇、提高适应能力、加强产品碳足迹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取得积极进展。

今年的活动主题为“碳路先锋、绿动未来”,活动主办方倡议,各方积极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来,从日常生产生活做起,节约资源、减少能源消耗,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携手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共建清洁、美丽、可持续的未来。

活动发布了《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及《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进展报告(2024)》,公布2025年绿色低碳系列典型案例征集活动获选名单。相关科研机构、企业、个人代表分享了绿色低碳的实践与感悟,并启动系列应对气候变化宣传活动。

来源:生态环境部


4.生态环境部发布《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

为全面反映我国在产品碳足迹领域的工作情况,向社会各界宣传展示我国碳足迹工作的实践和成效,生态环境部编制了《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进展报告》),并于2025年“全国低碳日”(6月25日)正式发布。

《进展报告》系统梳理了2024年以来各部门在产品碳足迹领域的工作进展,从建立健全管理体系、构建多方参与工作格局、推动规则国际互信、加强能力建设四个方面介绍相关工作成效,并对未来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作出展望。这也是继《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印发之后,生态环境部对外发布的首个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

《进展报告》指出,总体来看,2024年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碳足迹管理体系“两大基石”和“三项制度”初步建立。《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工作指引》和《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和指南》)国家标准发布,为产品碳足迹标准体系建设提供指引和方向,截至2024年底,发布和研制中的产品碳足迹核算国家标准达70余项,发布细分领域产品碳足迹核算团体标准100余项;相关制度建设加快推进,为碳足迹工作提供保障。全国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迎来良好开局。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健全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体系,加快研究重点产品碳足迹因子,探索打通产品碳足迹管理工作“全链条”,加强国际交流,促进碳足迹规则国际认可,持续推进《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各项任务落实落地,确保取得工作实效。

来源:生态环境部


5.财政部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

6月24日,财政部官网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标志着我国企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制度体系由制度框架建设迈入实施细则完善阶段。

《指南》作为《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的配套解释文件,聚焦提升信息披露的规范性、系统性与可操作性,旨在推动企业高质量落实披露要求,提升信息透明度与资本市场韧性。

《指南》围绕价值链、报告主体、信息的关联、可持续信息的基本使用者、重要性评估、相称性原则、可持续风险和机遇的当期和预期财务影响、企业的战略和业务模式对可持续风险的韧性以及可持续影响信息披露九大核心问题,明确基本术语定义与关键披露口径,聚焦提升披露工作的可比性、一致性和透明度。

《指南》为企业理解和落实可持续信息披露提供了关键抓手,也为未来专题准则、行业指南和监管配套的落地奠定了基础。企业应主动对接新准则,构建内部可持续信息识别与披露机制,提升战略管理与财务沟通能力,实现从被动披露向价值导向的ESG治理转型,在全球绿色转型和可持续投资体系中增强竞争优势。

来源:财政部


6.生态环境部部长会见法国生态转型、生物多样性、森林、海洋和渔业部部长

当地时间6月19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巴黎会见法国生态转型、生物多样性、森林、海洋和渔业部部长阿涅丝·帕尼耶—吕纳谢。双方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塑料污染国际文书谈判、应对气候变化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黄润秋表示,中法两国在生态环境领域长期保持紧密合作,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去年5月习近平主席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中法双方发布了联合声明,为两国生态环境保护与气候治理合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希望双方按照两国领导人战略指引,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塑料污染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深化务实合作。中方欢迎法方加入“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昆蒙框架”)实施倡议,分享落实“昆蒙框架”经验做法,共同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挑战。愿与法方就塑料污染国际文书谈判加强沟通交流,深化共识、凝聚合力,携手推动全球塑料污染问题解决。

他强调,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当前全球气候治理面临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期待各方遵循多边共识,进一步坚定信心,加强团结合作,加速公正绿色转型。希望中法双方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支持巴西举办一届成功的缔约方大会。

来源:生态环境部


7.生态环境部部长出席首次中英气候部长对话会和环境部长对话会

当地时间6月16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伦敦与英国能源安全和净零排放大臣米利班德共同出席首次中英气候部长对话会,与英国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大臣里德共同出席首次中英环境部长对话会。

黄润秋表示,习近平主席向气候和公正转型领导人峰会发表致辞,提出坚守多边主义、深化国际合作、推动公正转型、强化务实行动等重要倡议,强调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不会放缓,促进国际合作的努力不会减弱,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不会停歇。中方将全面贯彻习近平主席重要致辞,坚定履行碳达峰碳中和承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他强调,在当前全球气候治理与国际合作面临诸多挑战的形势下,中方愿与英方一道,坚持多边主义,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落实,支持巴西成功举办联合国气候变化贝伦大会,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会后,黄润秋与米利班德共同签署了中英部门间气候变化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同意通过气候变化部长级对话机制深化交流,在适应气候变化、碳市场建设、气候投融资、甲烷排放控制等领域加强对话合作,共同推动气候治理多边进程。

来源:生态环境部


8.生态环境部部长出席第十次中欧环境政策部长对话会

近日,第十次中欧环境政策部长对话会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与欧盟委员会环境、水资源韧性和竞争力循环经济委员耶西卡·罗斯瓦尔共同主持对话会。

双方一致认为,在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机制的战略指引下,中欧环境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双方并就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推动“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昆蒙框架”)落实、塑料污染国际文书谈判、环境污染防治最新进展、共同推进多边环境治理进程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黄润秋表示,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中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的重要进展和成效。黄润秋指出,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回顾中欧合作历程,生态环境保护始终是其中的重点和亮点。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环境与气候治理面临多重困境,更加需要加强团结合作、携手共同应对。希望双方更好发挥对话机制作用,落实好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确定的目标任务;聚焦重点领域深化务实合作,不断拓展双边合作成果;共同推进多边环境治理进程,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搭建多主体交流平台,为深化中欧环境合作奠定良好基础。

来源:生态环境部



上一条:半月“碳” 第二十二期 | “双碳”最新大事件精选! 下一条:半月“碳” 第二十期 | “双碳”最新大事件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