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婉丽,女,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无党派人士,地质工程教研室主任,西北大学黄土动力灾害与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子课题1项;陕西省重大科学技术难题攻关项目子课题1项,省级国际重点合作项目1项,省级国际合作项目1项,陕西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陕西省教育厅专项基金1项、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2项、部级重点实验室项目2项,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2项,横向课题6项;参与课题40余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参加铁道部重大项目4项。主持国家级、省级和校级教学项目9项,主持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岩体力学》建设项目1项,西北大学首届SPOC课程《岩体力学》建设1项。发表论文40余篇,专著一部;授权专利9项;以第一作者获软件著作权9项。在大西客运专线填料试验中提出参加6%水泥可消除黄土湿陷和震陷;提出加筋黄土的强度与布筋位置和层间距有一定的关系,在土中部加筋为较经济合理的布筋方式。2007年获得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奖;2017年获陕西省高校科技奖一等奖(3/10);2017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10)。
1.教育经历
1997年7月毕业于西安工程学院(长安大学)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获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学士学位;
2001年8月于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获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硕士学位;
2004年7月在西北大学地质系获地质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2.科研及学术工作经历
2012/1 - 2013/8,2015/7 – 2015/9,先后两次在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土木系做访问研究;
2004年9月至今,在西北大学地质系教师;
2007年晋升为副教授,同年被遴选为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生导师;
2017年遴选为地质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
2019年晋升为教授。
3.社会兼职
国际土工合成材料协会会员
国际工程地质和环境协会(IAEG)会员
中国土工合成材料工程协会加筋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土工合成材料工程协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会员
陕西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
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防治专家
陕西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专家
西安市地质灾害防治防治专家
榆林市自然资源专家
二、教学情况
1.承担课程
主讲:本科生《岩体力学》、《基础工程》和《地质工程数值模拟》3门本科生课
研究生的《地质工程数值模拟》和《高等土力学》2门课程
本科生的岩土工程勘察野外实习
2.承担教改项目
(1)中美研究生培养方式对比与启示,西北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负责人,2013-2014
(2)地质工程原位测试仿真实验系统研制,西北大学实验教学项目设计基金项目,负责人,2015-2016
(3)《岩体力学》,2015年度陕西本科高校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2015-2017
(4)《岩体力学》,2016年西北大学首届SPOC建设项目,负责人,2016/2-2016/12
(5)地质工程数值模拟实验室建设,西北大学教学实验室更新、补充项目,负责人,2016
(6)地质工程实验室建设,西北大学教学实验室更新、补充项目,负责人,2016
(7)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地质工程“543”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研究(17BG010),2017年度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攻关项目,负责人,2017/7-2019/6.
(8)地质工程原位测试虚拟仿真系统,2018年陕西省虚拟仿真试验教学项目,负责人,2018
(9)地质工程原位测试虚拟仿真系统,2018年国家级虚拟仿真试验教学项目,负责人,2019
3.指导学生
指导大学生和研究生创新性实验课题共25项,其中本科生2项国家级、3项省级、6项校级,9项国家基地大学生创新性基金;5项校级研究生创新基金。
指导本科毕业生42名;指导硕士生22名。
4. 教学获奖
(1)2008年获得西北大学地质系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
(2)2009年指导的大学生创新基金获得全国地球科学类二等奖。
(3)2011年获得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优秀指导教师。
(4)2011年获得西北大学优秀教师称号。
(5)2011年指导的大学生创新基金获得全国地球科学类特等奖。
(6)2011年大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加筋土挡墙设计三等奖。
(8)2017年度西北大学先进个人称号。
(9)2017年获得西北大学优秀教师称号。
(10)2016年指导研究生参加2016年陕西省青少年公益大赛铜奖。
(11)2017年指导研究生参加2017年陕西省青少年公益大赛金奖。
(12)2018年西北大学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
(13)2018年获得西北大学优秀教师称号。
(14)2018年获得西北大学教学能手称号。
三、科研情况
1.主持的科研项目
(1)西北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04NW59,加筋土本构关系试验研究,2005/01-2006/12,负责人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40502028,加筋黄土强度和变形特性研究,2006/1-2008/12,负责人
(3) 加筋黄土强度和变形试验及其有限元分析研究,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2007-2008,负责人
(4) 大-西客运专线特殊实验研究,2010G005-C-1,铁道部重大科研项目二级课题, 2009,负责人
(5)省教育厅专项基金,09JK780,泾阳南塬黄土滑坡形成机理研究,2010/01-2012/12,负责人
(6)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项目,BJ091352,高速铁路路基处理中的加筋黄土抗震技术,2010-2011,负责人
(7)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CHD2010JC142,加筋黄土的动三轴试验研究,2011-2012,负责人
(8)陕西省重大科学技术难题攻关项目子课题,2011KTZB03-02-03,城市工程建设与环境协调发展,2013/01—2015/12,负责人
(9)高压力下黄土湿陷特性研究,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负责人,2010—2011
(10)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项目,BJ14268,延安地区黄土泥流起动机理研究及报警装置研制,2014/6-2016/6,负责人
(11)安康盆地第四纪构造演化过程分析研究,负责人,2011
(12)商洛盆地第四纪构造演化过程分析研究,负责人,2010
(13)国土资源部黄土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KLGLAMLR201502,大西安地区高压力下黄土的湿陷特性研究,2015/9-2016/12,负责人
(14)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计划项目, 2016KW-030,延安移山填沟工程中动静荷载引起的工程地质问题研究,2016/1-2017/12,负责人
(15)国家重点研发课题,2017YFD0800501,研发治沟造地工程地质与土壤湿陷稳定技术与标准,2017/7-2020/12,负责人
(16)陕北地下水水污染及健康预警研究,负责人,2017
(17)榆林地下水水污染及健康与经研究,负责人,2017
(18)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ht20170487,丝绸之路境内段综合地质调查关中-天水经济区综合地质调查(延安革命老区综合地质调查)——延安革命旧址工程病害普查子项目,2017/1-2017/12,负责人
(19)陕西省黄河沿线典型路段(合阳段)边坡防治方案技术研发,合同项目,负责人,2018
(20)国家自然学基金资助项目,41772323,黄土高填方在高压、浸水和强夯作用下诱发地质灾害机理及其演化模式研究,2018/1-2021/12,负责人
(21)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2018]01-33,丝绸之路境内段综合地质调查关中-天水经济区综合地质调查(延安革命老区综合地质调查DD20189270)——延长县自然资源综合地质调查与区划,2018/5-2018/12,负责人
(22)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丝绸之路境内段综合地质调查关中-天水经济区综合地质调查(延安革命老区综合地质调查)——志丹县城及重要城镇1:1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估, 2019/5-2019/12,负责人
(23)铜川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管理平台建设项目,2019/3-2019/8,负责人
(24)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计划重点项目, 2019KWZ-02,延安移山填沟工程中动静荷载引起的工程地质问题研究,2019/1-2020/12,负责人
2.学术论文
[1]谢婉丽,张林洪.地基处理方法及其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0,(6):78-80
[2]谢婉丽,王家鼎,张林洪.土石粗粒料的强度和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3):430-437。(EI收录)
[3]张林洪,谢婉丽,刘荣佩.等应力比路径条件下堆石料的应力应变特性.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2001,(3):56-61
[4]王家鼎,谢婉丽,地震液化引起地面大位移预测方法的研究,工程地质学报,10(增):138-140,2002
[5]王家鼎,谢婉丽,骆凤涛,山西霍县高填方加筋土坝变形的有限元计算,西北大学学报(网络版),创刊号1(1): 2003
[6]张林洪,谢婉丽,刘荣佩. 土石粗粒料的弹塑性本构模型研究. 岩土工程技术, 2002, (2):95-99
[7]王家鼎,谢婉丽,黄土区地震液化引起地面大位移预测方法,见:《肖树芳教授七十华诞论文集》,139-145,长春:吉林科技出版社,2004,(增):138-141
[8]谢婉丽,王家鼎等.模糊信息优化处理方法在黄土湿陷性评价中的应用.西北大学学报,2005(1):69-73
[9]谢婉丽,王家鼎等.加筋黄土变形和强度特性的三轴试验研究,地球科学进展,2004,19(增):333-339,
[10]张新军; 王家鼎; 谷天峰; 谢婉丽,铜川烈—柴公路收费站滑坡机理研究,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35-338
[11]Wanli XIE, Jiading WANG, Jinhu YUAN, Rui’e Li. Application in Evaluation of Loess Collapsibility with Information Diffusion Technique. Applied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World Scientific: Blankenberge, Belgium, Sep.2004:350-357(EI收录)
[12]谢婉丽,王家鼎.信息扩散技术在加筋高填方路堤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04(增刊)193-198(EI收录)
[13]谢婉丽,王家鼎. 加筋高路堤稳定性评价中的信息扩散模型.自然灾害学报,2006,15,(1):99-102
[14]王家鼎,谢婉丽,骆凤涛.高填方加筋黄土路堤稳定性的有限元分析.地理科学. 2007,26(3):56-59.
[15]谢婉丽,薛建功,常波. 加筋土动力特性的三轴试验研究, 灾害学(增刊)2008,(9):74-79.
[16]秦凤艳; 戈海玉; 谢婉丽,考虑时间效应的湿陷性黄土地区桩基负摩阻力计算理论分析,皖西学院学报,2012,(2):110-113.
[17]彭淑君,谢婉丽*,马闫,王家鼎.含水率对不同加筋方式黄土强度的影响[J].水土保持通报,2013,(4):275-278.
[18]刘瑞,王家鼎,谢婉丽,温笃武.延安地区泥石流灾害的特征分析[J].地下水,2013,(2):130-131+138.
[19]王家鼎,彭淑君,马闫,谢婉丽.高速列车振动荷载下水泥改良黄土动力学试验[J].地震工程学报,2013,(1):35-41.
[20]陈果,谢婉丽,刘强.商州晚更新世黄土微结构特征及环境意义[J].甘肃科学学报,2012,(4):4-7.
[21]刘强,谢婉丽,温笃武.黄土边坡开挖后强度变化规律研究[J].地下水,2012,(3):208-210.
[22]温笃武,谢婉丽,刘强,王庆满.基于ANSYS的黄土高边坡开挖卸荷稳定性分析[J].地下水,2012,(3):189-191.
[23]何小亮,谢婉丽,丁勇.泾阳南塬黄土剪切强度的三轴试验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暨“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学术大会论文集[C].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10,(6):76-87
[24]蒋臻蔚,谢婉丽.陕北某输油站地面开裂原因分析及对策[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6):1064-1068.
[25]Yan Ma, Wanli Xie, Shujun Peng. Study on reinforced scheme of reinforced loess by triaxial tests.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 Automation & Control Engineering, 2011:6147-6151(EI收录)
[26]王家鼎,彭淑君,马闫,谢婉丽,高速列车振动荷载下水泥改良黄土动力学试验,地震工程学报,35(1):35-41,2013
[27]Peng Shujun,Ma Yan,Wang Jiading,Xie Wanli.Application of fuzzy information optimization technology on analysis of loess landslide stability[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3,Vols.324,pp:2389-2395(EI收录)
[28]王延寿; 谢婉丽; 葛瑞华; 吴光辉; 王晓峰; 王华江, TSP超前预报法在秦安高风险隧道中的应用,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34):97-103.
[29]谢婉丽,王延寿,马中豪,葛瑞华,王家鼎,黄土湿陷机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现代地质,2015,29(2):397-407
[30]盖海龙; 谢婉丽; 许元珺,基于模糊评判法的长安区滑坡崩塌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5,(17).155-156.优先刊出。
[31]盖海龙,王家鼎,王建斌,谢婉丽.基于模糊评判法的黄土地区铁路边坡稳定性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15,35(3):157-161.
[32]葛瑞华,谢婉丽,冯立. 泾阳南塬Q3黄土吸湿特性试验研究[J],西北地质,2015(48),4:218-224.
[33]滕宏泉,谢婉丽*,盖海龙,葛瑞华,郭倩怡. 分形分维理论在地质灾害发育及空间分布规律中的应用———以长安区滑坡、崩塌地质灾害为例[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6(27),44-50.
[34]谢婉丽,葛瑞华,郭倩怡,王根龙,成天娥. 灌溉作用下黄土宏观力学响应及微观结构特性研究[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7,44(2):82-89
[35]郭倩怡,谢婉丽,赵东安.黄土滑坡变形特征分析[J].城市地理,2017(11X):96-96.
[36]李东明,谢婉丽.大西安地区开挖边坡诱发滑坡分析——灞桥区边坡为例[J].城市地理,2017(3X):66-67.
[37]马闫,谢婉丽,彭淑君,王家鼎.加筋方式对黄土动力特性影响三轴试验研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J],2017,44(4):50-56.
[38]谢婉丽,滕宏泉,杜蕾等. 大西安地区滑坡分类及其特征分析[J].地球环境学报,2018.9(1):79-88.
[39]Wan-Li Xie, Ping Li*, ect. Prediction of the wetting-induced collapse behaviour using the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J],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2018(151),259-268. (SCI收录)
[40]胡胜,邱海军,王新刚,谢婉丽,龙永清等.基于高分辨地形的黄土滑坡特征参数提取及其应用意义[J].第四纪研究,2018,38(2):367-379.
[41] XIE Wan-Li, LI Ping*, Zhang Mao-sheng ect. Collapse behavior and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of loess soils from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J],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2018,15(8).(SCI收录)
[42] 谢婉丽,滕宏泉*,杜蕾等.基于GIS结合模糊信息方法在灾害危险性区划中的应用——以大西安地区崩滑地质灾害为例[J].灾害学,2018,33(03):111-116
[43]刘颖莹,谢婉丽*,朱桦等.陕西泾阳地区黄土固结湿陷试验及预测模型研究[J].西北地质,2018,51(02): 227-233.
[44]杜蕾,谢婉丽.城市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及展望[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8,20(02):15-20
[45] LI Ping, XIE Wan-Li*, ect..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of loess soils from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 J],CATENA ,2019,173(2)276-288.(SCI收录)
3.专著
谢婉丽,王家鼎. 《加筋黄土体稳定性分析》,陕西科技出版社.220千字,2006,12.
4.国家专利
发明专利:
(1)谷天峰,王家鼎,谢婉丽,一种用于制备三轴试验用原状黄土试验的削样仪,ZL201110024140.9,2012,中国
(2)王家鼎、马闫、彭淑君、李家栋、谢婉丽、谷天峰,黄土场地浸水条件下土体内部应力变化监测系统,ZL201310087230.1,2014,中国
(3)谢婉丽、王家鼎、葛瑞华、温笃武、谷天峰,一种高速铁路水泥改良加筋黄土路基及其构筑方法,ZL201410848981.5,2016,中国
(4)谢婉丽、李东明、曲瑞、葛瑞华、於红、郭倩怡、刘颖莹, 一种黄土泥流报警启动装置, ZL 201510520053.0,2018,中国
(5)谢婉丽,郭倩怡,魏保民,杜蕾,王新刚,一种具有生态恢复功能的蜂窝土工格室挡土墙及其构筑方法,ZL201610935810.5,2018,中国
(6) 谢婉丽,郭倩怡,刘颖莹,杜蕾,王勇,一种基于生态修复的典型黄土崩塌治理技术,ZL201610619719.2,2018,中国
实用新型:
(1)谢婉丽、王家鼎、李东明、葛瑞华、於宏、郭倩怡,一种黄土泥流报警启动装置,ZL201520633854.3,2015,中国
(2)郭倩怡,谢婉丽,一种具有生态恢复功能的蜂窝土工格室挡土墙,ZL 201621159504.9,2016,中国
(3)王家鼎、马闫、彭淑君、李家栋、谢婉丽、谷天峰,黄土场地浸水条件下土体内部应力变化监测系统,ZL201320124525.7,2013,中国
5.软件著作权
[1]谢婉丽、刘颖莹、梁英英、赵冬安、李德珅,现场直剪虚拟仿真软件,VSSDP 1.0,2018SR007986,中国,2018年1月.
[2]谢婉丽、杨惠、刘涛、王勇、刘颖莹,动力触探虚拟仿真软件,VSSDP 1.0,2018SR007324,中国,2018年1月.
[3]谢婉丽、刘涛、杨惠,单帅,刘颖莹,岩体应力测试虚拟仿真软件,VSSRMST 1.0,2018SR005381,2018年1月.
[4]谢婉丽、杨惠、刘涛、王勇、刘颖莹,静载荷试验虚拟仿真软件,VSSSLT 1.0,2018SR005339,2018年1月.
[5]谢婉丽、梁英英、杜蕾、王勇、赵冬安,基于现场监测的秦巴山区地质灾害预警系统,GDWSBFM V1.0,2018SR198592,2017年8月.
[6]谢婉丽、康磊、杨惠、杜蕾,水压致裂虚拟仿真软件,VSSHF V1.0,2019SR0050237,2018年11月.
[7]谢婉丽、陈丹玲、常一伦、康磊,千斤顶法荷载虚拟仿真软件,VSSLJLT V1.0,2019SR0050251,2018年11月.
[8]谢婉丽、陈丹玲、常一伦、康磊,桩基静荷载虚拟仿真软件,VSSPFLT V1.0,2019SR0050234,2018年11月.
[9]谢婉丽、刘涛、王珅皓、陈丹玲,岩体声波测试虚拟仿真软件,VSSRWT V1.0,2019SR0050261,2018年11月.
6.科研获奖
(1)2007年获得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奖。
(2)王家鼎,王煜,谢婉丽,谷天峰,张新军,袁金辉,《咸阳城市工程地质图集》,荣获二零零五年全国城市勘察测量优秀工程一等奖,又获二零零三年度陕西省省级优秀工程勘察二等奖。
(3)2017年获陕西省高校科技奖一等奖,黄土地区铁路建设中的重大工程地质及灾害防治关键技术研究,陕西省教育厅科技进步(3/10)。
(4)2017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黄土灾害机理、防控关键技术及其在铁路重大工程中的应用,陕西省科技厅(3/10)。
招收地质工程、岩土工程、环境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分析方面的硕士、博士及博士后,欢迎相关领域优秀的你加入展开合作研究!
邮箱:xiewanli@nwu.edu.cn; 2256095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