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简介
团队在双碳背景下,面向能源基地,依托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3个国家和2个省部级实验室,瞄准国际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聚焦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与处置、矿山地质环境修复和绿色碳汇等问题,团队主要成员地质学系的谢婉丽教授、王新刚教授、崔素丽副教授、化材学院的杨鹰副教授,化工学院的滕海鹏副教授,物理学院的王若辉副教授、信息学院的曲瑞讲师等以多学科交叉渗透深度融合开展系列原创性和关键技术研究,从人-地协调角度出发揭示能源重大工程与地质环境互馈致灾效应,构建资源开发工程安全与矿山地质灾害风险防控理论体系以及人-地协调低碳循环科学模式;致力于矿山边坡、煤矸石等大宗固废堆填与水联合作用下污染物运移、成灾与修复机理研究,矿山开采、大宗固废堆填对环境影响监测系统研制,矿山环境破坏、风险评估理论及绿色碳汇理论创新,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技术、煤矸石填埋与充填工艺、设备和技术研发,矿山地质环境修复中低碳、绿色、柔性新技术研发,利用大数据进行矿山环境安全监测预测预警与碳汇关键带(土壤、环境和植被生长状态)动态监测评价等方面研究,引领重大成果的突破,保障能源基地的地质环境战略安全,服务“黄河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携手共建低碳、宜居环境。
个人简介
谢婉丽,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陕西省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陕西省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基地黄土动力灾害防控与绿色低碳环境修复创新引智基地负责人,西安市黄土动力灾害防控与低碳修复重点实验室主任,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地质工程教研室主任,西北大学黄土动力灾害与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访问学者。
主要从事黄土地质灾害与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方面的研究工作。现为国际土工合成材料协会会员、中国土工合成材料工程协会教育培训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陕西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发明一等奖2项,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主持国家一流建设课程1门,国家级虚拟仿真项目1项。先后主持/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1部,授权发明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9项。
承担项目
近五年作为负责人承担的代表性科研项目有:
1.西安市重点产业链技术攻关集群项目,建材矿山企业碳资产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负责人,2024.1-2026.12;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372320,降雨诱发黄土挖方边坡多尺度灾变演化机理及其破坏模式,负责人2024/1-2027/12;
3.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2022ZDLSF06-03,黄土高原地区边坡失稳机制及绿色生态治理修复技术研发,共同负责人,2022/1-2025/12;
4.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科技创新团队“地质灾害防控数字化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2021.4.1-2024.3.31;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972292,基于微观尺度的黄土湿陷耦合模型研究,2020/1-2023/12,负责人;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772323,黄土高填方在高压、浸水和强夯作用下诱发地质灾害机理及其演化模式研究,负责人,2018/1-2021/12;
7.秦岭北麓矿山生态修复模式及修复效果评价模型研究,企业科研项目,在研,负责人,2023.12-2026.12;
8.《一般工业固废用于矿坑回填修复治理技术规范编制项目填埋》、《榆林市煤矿井下充填污染控制标准技术规范》编制项目,地方合同项目,在研,负责人,2023.12-2024.12
9.改良粉煤灰防渗层工程应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央企科研项目,在研,负责人,2023.12-2025.12
10.湿陷性黄土钻孔抗剪强度测试系统研发,央企科研合同项目,在研,负责人,2023.12-2025.12
11.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湿陷时效变形特性及桩-土相互作用机理研究,央企科研项目,在研,负责人,2024.5-2025.12
相关论文
1.Liu, Qiqi., Xie, Wanli*, Yang, H.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loess landslides under the effects of faults and rivers and their correlations with geological and surficial evolutionary processes. Bull Eng Geol Environ 84, 369 (2025). https://doi.org/10.1007/s10064-025-04375-z
2.Liu, Q.; Xie, W.*; Yang, H.; Yuan, K.; Zhang, S.; Li, X.; Qu, P.; Wu, Z.; Zhou, J.; Gao, X. Intrinsic Mechanisms of Differences in Wetting-Induced Deformation of Soils on Chinese Loess Plateau: Insights into Land Stability and Sustainable Management. Land 2025, 14, 312. https://doi.org/10.3390/land14020312
3.Xuanyu Gao, Wanli Xie*, Kangze Yuan, Qiqi Liu,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of Malan loess with depth: Insights from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models,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Volume251,2025,106548,ISSN0167-1987,https://doi.org/10.1016/j.still.2025.106548.
4.Wang Kai, Zhang Shaojie, Xie Wanli*. Prediction of the instability probability for rainfall induced landslides: the effect of morphological differences in geomorphology within mapping units[J].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2023.
5.Rongsen Zhu, Wan-li Xie*, Qiqi Liu, Hui Yang, Qiyao Wang. Shear behavior of sliding zone soil of loess landslides via ring shear tests in the South Jingyang Plateau. Bull Eng Geol Environ 81, 244 (2022). https://doi.org/10.1007/s10064-022-02719-7.
6.Hui Yang, Wan-li Xie*, Qi-qi Liu, Rong-sen Zhu, Ying-ying Liu,Three-stage collapsibility evolution of Malan loess in the Loess Plateau, CATENA, Volume 217, (2022). ttps://doi.org/10.1016/j. catena. 2022. 106482.
7.Wan-li Xie, Qianyi Guo*, Jason Y. Wu, Ping Li, Hui Yang* & Maosheng Zhang. Analysis of loess landslide mechanism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stabilizat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in Central China. Nat Hazards (2021). https://doi.org/10.1007/s11069-020-04492-w
8.王丽丽,谢婉丽*,钟秀梅,李旭东.土工格栅加筋粉煤灰改良黄土力学特性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 2024, 46 (2): 349-357. DOI:I0.20000/j1000-0844.20231008001
9.王昱琛,谢婉丽,高帅等.关中平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带地质灾害危险性耦合评价模型研究——以渭南市富平县为例[J].灾害学,2024,39(04):200-206+227.
10.薛芬芬,谢婉丽*,王昱琛,刘欣鹏.土洞型地面塌陷数值模拟分析与机理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54 (01): 84-92.
11.肖金存,谢婉丽*,王二云等.黄土崩塌防治工程碳排放评价体系与模型构建[J].地球环境学报, 2023,14(06):786-795.
12黄煜,谢婉丽*,刘琦琦,杨惠.李嘉昊,穆柯,严明,肖金存,何高锐.基于GIS与MaxEnt模型的滑坡易发性评价——以铜川市中部城区为例[J].西北地质,2023,56(1):266-275.
13.严明,谢婉丽*,何亚南,刘琦琦,何高锐,杨惠.基于极值降雨假设法的城镇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耦合模型研究——以安康市岚皋县官元镇为例[J].灾害学, 2023, 38 (04): 219-227.
社会兼职
1.国际土工合成材料协会会员
2.国际工程地质和环境协会(IAEG)会员
3.中国土工合成材料工程协会加筋专业委员会委员
4.中国土工合成材料工程协会理事
5.中国土工合成材料工程协会教育培训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
6.陕西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
7.陕西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8.陕西省地震学会理事会理事
9.陕西省减灾协会理事会理事
10.陕西省应急管理厅地质灾害专业组专家
11.陕西省应急管理厅事故调查与分析专业组专家
12.陕西省水力发电与新能源工程学会工程地质勘测专业委员会委员
其他
科研获奖
1. 202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重大工程黄土灾害机理、感知识别及防控关键技术”,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排名第四)。
2.2019年获得陕西省科技发明一等奖,地质灾害风险识别和调控的理论与应用,陕西省人民政府(排名第二)。
3.2017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黄土灾害机理、防控关键技术及其在铁路重大工程中的应用,陕西省人民政府(排名第三)。
4.2017年获陕西省高校科技奖一等奖,黄土地区铁路建设中的重大工程地质及灾害防治关键技术研究,陕西省教育厅科技进步(排名第三)。
5.2007年获得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奖。
授权专利
1.霍开梽,谢婉丽,李欣雨,狄圣杰,张莹,何小亮,滕海鹏,用于钻孔实验的气压剪切式土体强度测试装置及方法, ZL 202411473412.7, 2024/12/20,中国
2.谢婉丽,李欣雨,霍开梽,狄圣杰,张莹,何小亮,气压剪切式原位土体抗剪强度测试装置及方法, ZL 202411473259.8, 2024/12/13,中国
3.狄圣杰;张莹;谢婉丽;吕全义;李跃涛;何小亮;滕海鹏;严耿升,原状黄土多组剪切面抗剪强度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ZL 2024 1 0077404.4, 2024/04/12,中国
4.狄圣杰;黄鹏;孔锐;张莹;何小亮;谢婉丽,连排卡扣节地加强型钢板桩支护结构及支护系统, ZL 2024 1 0289406.X, 2024/03/14,中国
5.狄圣杰;张莹;谢婉丽;吕全义;李跃涛;严耿升;何小亮,黄土孔内湿陷系数测试装置及方法, ZL 2024 1 0077650.X,:2024/04/12,中国
6.谢婉丽 杨惠,一种基于降雨量雨强和阈值的滑坡预报的三维效应模型,ZL201910983144.6,中国
7.谢婉丽 杨惠,一种滑坡预报的滞后非线性时间预报模型,ZL201910983156.9,中国
8.谢婉丽、梁英英、张斌,一种用于土壤修复和增肥的钡盐扇贝壳粉的生产方法,ZL201811119692.6,中国
9.谢婉丽,郭倩怡,刘颖莹,杜蕾,王勇,一种基于生态修复的典型黄土崩塌治理技术,ZL201610619719.2,2018/10/30,中国
10.谢婉丽,郭倩怡,魏保民,杜蕾,王新刚,一种具有生态恢复功能的蜂窝土工格室挡土墙及其构筑方法,ZL201610935810.5,2018/10/30,中国
11.谢婉丽、李东明、曲瑞、葛瑞华、於红、郭倩怡、刘颖莹,一种黄土泥流报警启动装置, ZL 201510520053.0,2018/02/16,中国
12.谢婉丽、王家鼎、葛瑞华、温笃武、谷天峰,一种高速铁路水泥改良加筋黄土路基及其构筑方法,ZL201410848981.5,2016/07/13,中国
更新于2025/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