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管理办法

•    谢钢
个人简介       谢钢,男,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讲授普通化学及专利申请与撰写等课程,主编合编教材5部。研究方向涉及电化学,微量热学、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等方面研究,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5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专项和西安市产业技术创新计划项目等10余教学科研项目,2019年荣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现任
发表时间:2022年09月18日

•    孙鸣
团队简介       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多样化研究团队的成员有马晓迅教授、谢钢教授、时孟琪副教授和李晶莹博士。团队在吸收/附剂的开发方面,初步具备了液体、固体吸收剂以及多孔液体和复合膜分离材料的设计和制备能力,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 果。在CO2捕集装备研发方面,具有设计开发不同分离塔器的能力。拥有的多功能冷热模塔器中试装置和撬装式多功能塔器实验装置可用于CO2捕集技术中试开发、捕集剂评价研究和
发表时间:2022年09月18日

•    郝青青
个人简介       2013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获应用化学工学博士学位。目前主要从事CO2催化转化、多级孔分子筛合成以及傅克烷基化反应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9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Natl. Sci. Rev.、Ind. Eng. Chem. Res.等该领域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10余篇
发表时间:2022年09月18日

•    张建波
团队简介       二氧化碳绿色高效转化利用团队有教师5人,为张建波、徐龙、郝青青、焦林郁、杜艺,主持相关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4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50余篇。团队成员年富力强,有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高校青年杰出人才各1人,且徐龙教授为陕西能源高质化工利用技术创新团队负责人;还有国家碳氢资源清洁利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陕北能源先进化工利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作为支撑平台。招收硕博士
发表时间:2022年09月18日

•    李延
个人简介       本人长期从事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分析相关研究工作,在电化学发光探针合成、纳米材料电化学发光、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设计等方面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对于CO2催化反应产物的灵敏、快速、准确检测可建立实时动态的分析策略。现任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副院长,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应用化学专业负责人。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和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1项
发表时间:2022年09月18日

•    刘建红
个人简介       刘建红,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地理信息系统学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博士学位,2013年7月起在西北大学任教。曾先后在奥地利自然资源大学(BOKU)、北京大学进行工作访问。主要从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遥感监测及其碳排放效应的教学科研工作,研究兴趣集中在多尺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遥感监测、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其
发表时间:2022年09月18日

•    王森
团队简介       王俊团队(生态固碳研究团队) 个人简介      王森,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1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环境科学专业博士学位。2012年4月入职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014年9月聘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和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生导师,2021年12月聘为地理学学位博士生导师。担任《环境化学》、《环境
发表时间:2022年09月18日

•    王俊
团队简介      团队名称:生态固碳研究团队      团队聚焦国家双碳目标,依托陕西省地表系统和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围绕生态固碳过程、机理与调控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基于自然的碳移除科学与技术研究。负责人王俊重点开展旱作农田系统碳汇功能提升研究,成员赵发珠重点开展森林土壤碳循环研究,王森重点开展典型生态系统碳循环调控机制研究,郭垚鑫重点开展秦岭山地植被固碳过程与机理研究,刘建红重点利用遥感
发表时间:2022年09月18日

•    杜艺
团队简介 加入团队1:二氧化碳绿色高效转化利用团队      成员组成:化工学院:张建波、徐龙、郝青青、焦林郁;地质学系:杜艺      团队在二氧化碳绿色高效转化利用方面研究基础扎实、经验丰富,成员先后主持过本领域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4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50余篇。团队成员年富力强,拥有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1人、陕西高校青年杰出人才1人,且徐龙老师为陕西能源高质化工基础新团队负责人;还有
发表时间:2022年09月18日

•    朱晓丽
团队简介       团队长期从事生物炭与微生物修复环境污染与碳中和研究,开发了生物炭、藻类等用于大面积土壤、水体修复等领域,实现炭材料的大宗资源化利用和固碳减排,分析生物炭、藻类等生物材料在实现固碳减排中的作用。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科技部科技惠民计划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发表论文70余篇,获授权专利10余项。朱晓丽教授与杨金水、申保收、王菲、薛娇副教授
发表时间:2022年09月18日

•    王颂吉
个人简介       王颂吉,1986年生,山东寿光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中国农村发展学会理事。围绕城乡经济发展、国际经济治理等问题,在《中国工业经济》《中国软科学》《经济学家》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发表的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摘录17篇
发表时间:2022年09月18日

•    李潇斐
个人简介       李潇斐,山西侯马人,中共党员,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教授,西北大学榆林碳中和学院首批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北大学西安气象科技研究院副院长,陕西省气象学会理事,陕西省地表系统与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关键地带地表过程与气候环境变化研究团队骨干成员。2014年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大气科学专业,2019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气象学专业。2018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气象系访学
发表时间:2022年09月18日

•    史贝贝
团队简介       低碳经济学研究团队基于理论经济学优势学科,依托陕西省碳中和技术重点实验室,分别由经济管理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以及法学院中青年老师组成的交叉研究团队。该团队围绕气候变化的经济影响、绿色发展与碳减排以及低碳发展的政策设计等重点议题开展学术研究。近年来,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学 (季刊)》《China Economic Review》等CSSCI\SSCI期刊130
发表时间:2022年09月18日

•    田洪志
团队简介      团队名称:碳市场与碳金融      团队成员:田洪志、南士敬、石阳、李冬、朱亮亮      团队介绍:该导师团队由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化工学院的五位老师共同组建的。各位老师不仅在能源与经济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一起致力于碳市场和碳金融的相关问题研究。 个人简介      田洪志,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导,长期致力于能源问题研究。在日留学期间全程获得日本最高的国
发表时间:2022年09月18日

•    李冬
个人简介       李冬,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化工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过控系支部书记。入选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享受三秦人才津贴,陕西石化青年科技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兼任陕西省资源化工应用工程中心主任、陕西省航天特种化工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陕西省化工学会理事、陕西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常务理事、航天六院特聘研究员、陕西省科协决策咨询智库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项目5项
发表时间:2022年09月18日

共有 544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37 页   当前第 2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