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多省工作报告划出2025年绿色转型重点
2025年开年以来,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均已召开地方两会,公布了202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多个省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2025年绿色转型相关内容,包括“零碳园区”“绿色建筑”和“碳足迹管理”等字眼。其中,广东等16个省份明确发展零碳园区;上海等14个省份将绿色建筑作为新增长点;碳足迹管理也成为北京等12个省份的重点。陕西省2025年工作报告指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作为2025年重点工作之一,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2025年我国绿色转型重点推进的任务包括“培育绿色建筑”“建立一批零碳园区”“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各地在推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经济基础等条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高质量完成“双碳”目标。
来源:中国政府网
2. 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新政出炉
2 月 9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今日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 号,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提出,按照价格市场形成、责任公平承担、区分存量增量、政策统筹协调的总体思路,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推动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同步建立支持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价格结算机制,区分存量和增量项目分类施策,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通知》明确,创新建立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对存量项目,纳入机制的电量、电价等与现行政策妥善衔接;对增量项目,纳入机制的电量规模由各地按国家要求合理确定,机制电价通过市场化竞价方式确定。通过建立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既妥善衔接新老政策,又稳定行业发展预期,有利于促进新能源可持续发展,助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
3.全国碳市场1月量价双探底
截至2025年1月27日,全国碳市场共有858个交易日,累计成交量约为6.32亿吨,总成交额为432.2亿元,成交均价为68.35元/吨。本月成交均价为91.55元/吨,环比下跌6.58%;成交量为199.2万吨,环比下跌97.36%。
本月全国碳市场空头势力依然于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碳配额价格下行压力较强,究其原因或仍主要与非集中履约期企业交易需求骤降密切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当前全国碳市场“重履约轻交易”特征依然存在。
来源: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
4.陕西发布《实施意见》,加快构建美丽陕西建设推进机制和支撑体系
近日,《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丽陕西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发布,提出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构建美丽陕西建设推进机制和支撑体系,切实筑牢秦岭区域、黄河流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等生态安全屏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三北”工程攻坚战,扎实走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之路,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陕西力量。对标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目标要求,到2027年美丽陕西建设成效显著,到2035年美丽陕西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美丽陕西全面建成。
《实施意见》提出,当好秦岭卫士,健全常态化长效化保护体制机制。守护好黄河母亲河,坚持“四水四定”,严守高质量发展基准线。保护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持续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协同实施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到2035年全省细颗粒物浓度下降到30微克/立方米左右,美丽河湖基本建成,“无废城市”建设实现全覆盖。扎实开展荒漠化综合防治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推进“三北”工程建设。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深化煤电、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积极发展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绿色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深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到2035年能源和水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实施意见》还对守牢美丽陕西建设安全底线,建设美丽城市、乡村、细胞,开展美丽陕西建设全民行动,健全美丽陕西建设保障体系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来源:陕西省人民政府
5.2024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补充立项计划下达通知
1月26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下达2024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补充立项计划的通知,通知指出,2024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补充立项计划包括沙漠、戈壁、荒漠外送基地电源配置技术经济规范、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承载力评估导则、光热发电厂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规范等17项。
来源:国家能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