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工信部印发《工业企业和园区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设指南》
3月18日,为加强工业节能降碳管理,推进数字技术赋能绿色低碳转型,支撑构建系统完备的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企业和园区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设指南》(以下简称《建设指南》)。
《建设指南》包括四部分内容。一是建设目标,通过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的建设运行,实现对能耗和碳排放的精准化计量、精细化管控、智能化决策与可视化呈现,提升工业企业和园区节能降碳管理能力,支撑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和碳排放降低,促进绿色低碳转型。二是业务功能,明确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具备能耗查询、计算、分析、能效对标、优化、用能与碳排放预算管理、碳足迹核算等功能。三是技术方案,明确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的系统架构包括基础设施、数据采集、数据架构、模型组件、业务应用和互动展示。四是保障措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相关规定,从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网络和数据安全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保障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的高水平建设和高质量运行。
来源:国家工信部
2.财政部印发《清洁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3月13日,财政部发布《清洁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意在促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清洁能源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通过中央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用于支持可再生能源、清洁化石能源以及化石能源清洁化利用等能源清洁开发利用的专项资金。专项资金实施期限为2025一2029年。
《办法》明确,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包括下列事项:清洁能源重点关键技术示范推广和产业化示范;清洁能源规模化开发利用及能力建设;清洁能源公共平台建设;清洁能源综合应用示范;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关于清洁能源发展的其他重要事项。
来源:国家财政部
3.国家能源局印发《2025年能源行业标准计划立项指南》
3月10日,由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印发的《2025年能源行业标准计划立项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公布。《指南》明确提出以标准化建设支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该指南从能源安全、产业升级、国际合作等多维度布局,为“双碳”战略落地提供了系统性技术规范与创新路径。
《指南》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紧密围绕保障能源安全和绿色低碳转型,促进能源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要求,提出能源行业标准计划。优先建立健全新兴领域标准,同步升级完善传统领域标准,持续加强能源标准体系建设。严格标准编制周期管理,高效率推进标准编制,编制周期一般不超过18个月。加强国际合作和协同发展,支持对标国际先进,推动国际标准和能源领域标准互促转化,推进标准体系兼容,推动标准互认等。
针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指南》明确了立足能源安全和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服务行业管理和发展、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提升行业标准国际化水平等立项重点。
来源:国家能源局
4.两会: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3月5日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生态环境质量有新改善,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2.7%,优良天数比例上升至87.2%,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提高到90.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幅超过3%;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3.7亿千瓦。
政府工作报告介绍,一年来,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强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深入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缩减”。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接近40%。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更趋活跃。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绿色低碳发展的预期目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并明确主要工作任务,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还对今年“双碳”工作部署作出详细描述: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开展碳排放统计核算,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加快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发展海上风电,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通道建设。开展煤电低碳化改造试点示范。规划应对气候变化一揽子重大工程,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
来源:新华社
(→点击此处←查看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5.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
3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明确金融“五篇大文章”重点领域和主要着力点。其中,关于绿色金融,国务院提出,要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高质量金融供给。坚持“先立后破”,完善绿色金融体系,统筹对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的支持,为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形成有力支撑。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为金融精准支持提供依据。引导金融机构将绿色低碳转型因素纳入资产组合管理考量,丰富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产品服务。推动金融机构逐步开展碳核算和可持续信息披露。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6.生态环境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企业温室气体信息自愿披露的意见》
近日,生态环境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企业温室气体信息自愿披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提出,建立健全企业温室气体信息自愿披露的制度框架和技术规范,营造企业“愿披露、能披露、披露好”的良好氛围,提升披露质量,强化信息共享,丰富成果应用,有效激发企业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内生动力。
根据《意见》确定的时间表,到2027年,企业温室气体信息自愿披露政策体系与技术标准基本建立。到2030年,企业温室气体信息自愿披露的通用框架与技术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披露意愿、披露能力和披露质量显著提升,披露信息得到广泛应用,形成与国际接轨、互通互认、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温室气体信息自愿披露模式。
来源:生态环境部
7.国税总局明确CCER、碳交易税率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碳排放权交易等适用增值税政策的执行口径”,回答了碳排放权交易、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适用何种增值税税目。国家税务总局明确,纳税人发生碳排放权交易、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应按销售“无形资产-其他权益性无形资产—配额”计算缴纳增值税,适用6%税率。
这一规定正式将碳排放权、核证自愿减排量划入无形资产范畴,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税收征管提供了明确依据,推动碳市场规范发展。
来源:国家税务总局
8.IPCC全会在杭州召开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62次全会于2月24日至28日在杭州召开。这是IPCC全会第一次在中国召开,来自130余个国家的IPCC成员国政府代表、有关观察员组织和国际组织代表参会。全会将重点审议第七次评估周期的三个工作组报告大纲和一个方法学报告大纲。
IPCC主席吉姆·司吉表示,本次会议是IPCC第七次评估周期的关键会议,鼓励成员国聚焦科学评估重点,推动围绕三个工作组的报告及方法学报告的大纲达成一致意见。此外,他呼吁各国政府加强对IPCC工作的支持,使IPCC继续成为全球气候科学方面最权威的声音。
世界气象组织副秘书长柯·巴雷特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指出,几十年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科学方面的国际合作,中国一直是IPCC的重要参与者,提供研究进展,为评估作出贡献。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